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特产

苏州市特产介绍第3页

树山杨梅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树山杨梅果实圆形,果大,平均单果重15克,果面平整,紫红色,缝合线不明显,果梗细短,果蒂细小,肉柱圆钝致密,有光泽,风味浓郁,酸甜适口,略有香气,核小,可食率高。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地形地貌苏州市西北部的大阳山系国家级森林公园所在地(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山绵绵,林木葱翠,森林覆盖率高达88.64%,是苏州的“城市绿肺”。树山杨梅的种植保护地域位于大阳山的北麓、太……[详细]
西山青种枇杷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西山青种枇杷果实发育充分,果个大、呈圆球形,果皮淡橙黄色,果蒂呈青绿色,肉厚皮薄易剥,果肉为淡黄,甜酸适度,汁多、风味浓郁,爽口不腻,汁多核小、可食率高。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苏州金庭镇(西山岛)地处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之中,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平……[详细]
董浜黄金小玉米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董浜黄金小玉米果穗小巧,籽粒排列整齐,果穗长10cm~13cm,穗行数12~16,穗粗3cm~4cm,单果带壳鲜重100g~120g,单果去皮鲜重75g~85g,果实金黄,口感香糯。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气候条件种植区域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水量1154mm,4至9月降水较为集中,其中4至5月为春雨,……[详细]
  “苏州蚕茧”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桑蚕品种、独特的生产方式、独特的蚕茧品质,以及独特的产业发展前景,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核。针对蚕桑产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苏州市上下积极应对、攻坚克难,按照“精品蚕业”的发展思路,开辟了苏州独特的发展路径。加大蚕桑保护力度,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苏州 了生态补偿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桑园纳入生态补偿。据统计,截至2021年,蚕桑生态补偿累计涉及……[详细]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其代表作品有二胡、阮、古筝、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还有冠以“苏”字的“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发达,为青铜乐器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964年江苏陆合程桥东周墓出土了“臧孙”编钟九枚。正面有铭文,其中有“攻……[详细]
  在苏州的工艺美术品中,最精细微小的莫过于微雕了。微雕,就是用极尖细的三棱刀分别在竹、象牙,甚至头发上镌刻出极细微的书画、人物或诗词,作品越小巧越显得珍贵。  微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吴县沈君玉用橄榄核雕驼背老人,形象逼真,甚至老人手中折扇扇面上的四句诗也清晰可辨。建国以来,苏州微雕出现过梁肖友、答松元等名流和董兰生、沈为众等后起之秀。其中,董兰生的核雕,以细腻繁复,布局严谨,……[详细]
  清代中期,虎丘一带画铺很多。他们从我国民间把鸡蛋染成红色,作为婚嫁喜庆和生儿育女的吉利礼品这一习俗得到启发,在空蛋壳上画上国画,作为摆饰品出售,久而久之,彩蛋就成了一项美术工艺品。    建国后,苏州成立了彩蛋生产合作社,彩蛋的绘画质量、装潢设计有了很大提高,花色品种大量增加。彩蛋的材料从鸡蛋壳扩大到鸭、鹅、鸽蛋等蛋壳;彩蛋的绘画题材,山水、人物、花鸟、风景、戏文应有尽有。配以玻璃盒或玻璃罩装潢,……[详细]
  苏州是我国玉雕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吴县草鞋山吴江梅堰古文化遗址的中上层,都发现经过琢磨的玉璜、玉伏文物,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玉器。  苏州历史上玉工巧匠辈出。明代有贺四、刘谂、陆子刚等人,以白玉、琥珀、水晶、玛瑙琢成精巧的小品,誉满南北。清代,阊门南段自专诸巷到学士街,玉作鳞次栉比,琢玉声不绝于耳。苏州玉雕工艺精湛,具有空、飘、细的艺术特色。作品分平面和立体两大类,大都因料设计,因材施……[详细]
  苏州红木雕刻,历史久远,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苏式”风格。加工“苏式”红木雕刻制品,木料先要经过干燥工艺处理,并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以控制产品的收缩、变形豁裂。主要产品除床、橱、台、沙发等成套家具外,更多的是用于高级卧室、餐厅、书房、客厅等室内装饰的红木制品。有盒、盘、座、几、屏等红木小件;有用浅刻、浮雕、镂雕技法制作而成的筒、笼、罩以及人物、走兽、花卉等红木工艺品……[详细]
  以黄鳝为料、造型奇特的一道名菜。一般需选用粗壮大鳝(250克左右)4条,活宰尽血,去内脏洗净,批去鳝脊骨,斩头去尾,在鳝肉上剞出网眼状刀纹,深至及皮,撒上干淀粉。另将猪肉糜及绍酒等佐料涂抹鳝肉,然后将鳝肉段卷成筒形。待熟猪油锅烧至七成热时,放入鳝筒段,炸至刀纹呈现清晰状,沥油取出。在旺火锅中加入葱段,煸得,然后将鳝筒放入,加绍酒焖透,再加酱油、绵白糖、精盐、姜末,高汤烧沸,转文火烧10分钟,最后转……[详细]
  卤鸭是松鹤楼的传统名肴,是苏州著名的冷菜。    苏州旧时民间农间六、七月有“火神素”、“接雷素”的习俗,吃素斋前先去玄妙观“火神殿”、“雷尊殿”进香。《清嘉录》载:“嗜斋之先,戚若必馈赠亲友、表示“封斋”的象征。    卤鸭,以活鸭宰杀后洗净斩脚,入锅加肥膘、酱油、精盐、桂皮、八角茴香及葱姜,旺火烧沸去浮沫,加绍酒、红曲米冰糖屑等,旺火烧约1小时,然后翻身以中火烧30分钟,八成烂时捞出。将鸭汤舀……[详细]
  莼菜汤太湖莼菜素与鲈鱼齐名,《晋书》中曾有这增的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翰在北方做官,时间一长因想起了昔日莼羹鲈鱼,竟然弃官回了江南故乡。“莼鲈之思”也成了思乡恋家的典故。    明末清初,太湖沿岸的居民已经会人工培植莼菜,每年自清明至霜降均收获。目前在冬春季节,则有瓶装莼菜应市。吴县花果食品厂的瓶装莼菜,还获外贸名优产品称号。    莼菜,嫩滑、鲜美,又有补血、清热、润肺、利尿、解毒等等功效。为苏式菜……[详细]
  甲鱼,历来视为滋补品,背甲能入药。吴地素有“清炖甲鱼”补身子的习俗,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亦列有“汤煨甲鱼”、“全壳甲鱼”,此菜选用重750克左右的活甲鱼,宰杀后去内脏(有蛋则取出待用),斩去爪、嘴尖及尾,割断四肢骨骱。先在60°C热水中浸泡去黑膜,然后放入90°C热水中浸泡去背壳,再将每只甲鱼斩成6块。复洗后,加清水煮至锅边起泡,取出再入清水复刮洗一次,取出沥干。烹调时,以竹筷垫锅底,将甲鱼块排列……[详细]
  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曾长期隐居甪直甫里,自号“甫里先生”。他平素喜养鸭取乐,至今甪直镇仍留有陆龟蒙“斗鸭池”遗迹。据说他还常以鸭招待客人,这“甫里鸭羹”,相传便是他当初款待皮日休的一道菜。  甫里鸭羹由苏州名厨在挖掘传统饮食文化时重新加工精研而成。先将去内脏洗净鸭子(1.5公斤左右)割去鸭尾臊子,洗净鸭肝,然后连同带皮火腿、猪蹄筋入锅加清水煮沸去浮沫,将鸭等捞出,放入砂锅后加葱结、姜片及煮鸭清汤,以旺……[详细]
  鸡油菜心也是石家饭店十大传统名菜之一。用青菜烹饪出名肴,这也是苏州菜一大特色。苏州青菜中有一种小上菜,柄短叶丰,取菜心,在根部削成橄榄型并将十字花剖开,切平叶尖,菜心棵棵大小匀称。烹调关键是菜心保持绿嫩,装盘时淋熟鸡油,放火腿片。  此菜色彩鲜明,菜心油绿,火腿鲜红,甘糯精得,不油不腻。在宴席中荤菜道之后,一道鸡油菜心能使人赏心悦目,食欲大振,目前已是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