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海拔500至750米,坡度15至25度,疏松透气湿润,排水性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光照充足的山谷、缓坡地。土壤ph值5.4至6.7,有机质含量≥23.1g/kg,土层深度≥50cm的红、黄壤土。
三、栽培管理
1. 选择母竹:选择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1年至3年生,胸径3cm至6cm的毛竹为母竹。
2. 种植:将母竹放入穴中,竹蔸上部略低于土面,鞭土密接,下紧上松,填土时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浇水保湿,打桩固定。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种植时间,栽植密度:每公顷625株(丛)至833株(丛)。
3. 施肥:第一年施肥二次,5月至6月每株根施复合肥0.25kg或液施尿素0.15kg至0.25kg;第二年5月至6月每公顷根施复合肥375kg,11月至12月每公顷施有机肥20t;第三年5月至6月每公顷施复合肥450kg,11月至12月每公顷施有机肥30t。
四、采收
采笋期在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2月底。宜在笋尖即刚露出土面1cm至2cm时采收,采笋时,先扒开笋周围土壤,露出笋体,在笋体膨大弯曲部位,用采笋刀从内向外切下,保留余蔸2个以上饱满的笋目,切口平滑,与笋节平行。割笋后及时把表土复回原处。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鲜冬笋感官要求见表1。
表1 鲜冬笋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色泽、形态
笋壳呈淡黄色,笋肉白色或乳白色,笋体饱满,壳薄肉厚,外形呈马蹄状,有沉实感。
滋味、气味
笋香味浓郁,笋肉口感细腻爽脆,清甜鲜美
2.鲜冬笋理化指标见表2。
表2 鲜冬笋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单笋重/(g)
≤200
氨基酸总含量*/(g/100g)
≥2.0
谷氨酸*/(g/100g)
≥0.28
总糖(以葡萄糖计)*( /%)
≥1.6
粗纤维*(/%)
≤1.2
注:带*号的项目为可食笋体营养含量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