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旅游特色纪念品推荐--砚

段亩砚
  段亩砚产于五台县城南40公里滹沱河南岸的段亩山(又称文山)。文山石色有紫、黑、绿三种,以紫色石最佳。文山西麓素有“砚乡”之称,选料精细,制出的仿古砚台精美异常。《兰亭序》砚、仿明抄手海水池砚、雕龟兽池砚、五蝠捧寿砚已经成为山西名砚。……[详细]
黄石砚
  黄石砚石质坚润,纹理细密,贮水不涸,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明代马愈在《方城石》中称之为石中上品。其种类有青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红云石、纯紫石等6大类。石质中天然图案千姿百态,有何纹、玉带纹、眉纹等,倍受中外墨客之喜爱。方城县砚山铺的黄石砚既继承了古砚的传统风格,又采用现代化雕刻技术,推陈出新,创制出9大类别20多个砚种。图案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上百个品种,个个古朴典雅,形象逼真,汇古今砚雕技术为一体,融浮雕透雕工艺一炉,其造型优美,巧夺天工。黄石砚是中国五大名……[详细]
星子金星宋砚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北倚庐山,南濒鄱阳湖。五代十国设星子镇,北宋升县,明清设南康府,府治星子,民国废府,建国后属九江市,总面积89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4万,县城南康镇距九江市36公里.  星子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金星石主产地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有宋村,自古以采石制砚为业。民间相传第一方砚出自晋陶渊明之手,北宋米芾《砚史》有星子青石砚记载.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宋砚,清砚若干。至明代,石砚制作一度中衰,清中叶又渐兴。星子城内有“砚池街”。民国时略有发展,县境内有制砚作坊百余家,当地艺人制……[详细]
绛州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为唯一烧制的砚品。它产于我省绛州(今新绛县),历代帝王将相、名流大雅竞相收藏,在中国砚史上,它独树一帜,为山西省特有,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三晋特色的艺术珍品。  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可追溯到西汉,兴于唐,盛于宋,至明代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在明末清初失传。澄泥砚具有发墨快、质细、性坚而不燥、润笔不损毫等特点,不仅实用,而且雕工讲究,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又因历代作为贡品而闻名天下。  新绛县博物馆副研究员、版画艺术家蔺永茂携子蔺涛从1986……[详细]
海棠砚
  海棠砚海棠砚是用将乐县城北郊石门岭至莲花山一带的龙池石制作的。据清乾隆年间重刻的《玉华洞志》记载:“龙池石者,则皆砚瓦峡所出。大者可为碑,小者随方圆而磨砻之”,以龙池石制砚,有400~500年以上的历史。尤以县城北隅海棠洞石所制的“海棠砚”为最佳,质地细腻,湿润缜密,能发墨保色而不易磨损,多年来已成为将乐县的特产工艺美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砚技艺更有所改进,精雕细刻,推陈出新。将乐的砚和纸都是三明很出名的“文房四宝”。……[详细]
砚山三七
  砚山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特产。砚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1995年,砚山县被“全国百名特产之乡”评比委员会评为“中国三七之乡”。砚山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能体现云南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三七,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名贵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始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一直被奉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而应用至今,故有“金不换”之誉。据现代研究,发现三七中含有20多种皂忒活性物质,17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以及高达8.56%粗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多糖等,这其中包括活性硒等多种具有……[详细]
华夏澄泥砚
  澄泥砚产于豫西黄河岸边诸地,以制作工艺独特称著于世, 为中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与端、歙、洮砚齐名,史称 “三石一陶”。澄泥砚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 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 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武则天、苏东坡、米芾、 朱元璋均有所钟,并著文记之;乾隆皇帝赞誉:抚如石, 呵生津。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此砚中一绝。 澄泥砚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 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详细]
星子金星砚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北倚庐山,南濒鄱阳湖。五代十国设星子镇,北宋升县,明清设南康府,府治星子,民国废府,建国后属九江市,总面积89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4万,县城南康镇距九江市36公里. 星子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金星石主产地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有宋村,自古以采石制砚为业。民间相传第一方砚出自晋陶渊明之手,北宋米芾《砚史》有星子青石砚记载.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宋砚,清砚若干。至明代,石砚制作一度中衰,清中叶又渐兴。星子城内有“砚池街”。民国时略有发展,县境内有制砚作坊百余家,当地艺人制作……[详细]
砚山小椒
  15世纪的欧洲人第一次见到辣椒,只是将这艳丽鲜红的果实作为盆景来点缀欣赏。当这种开白花、秋结子、其味辣的物种落户中国,中国人却把辣椒当作菜来吃,就在华夏沃野得到迅速传播,辣椒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的一张名片。据考证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辣椒于明朝末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350年种植历史。丘北辣椒是一个地域概念,以产地而名,又称之为云南小椒。云南小椒因其具有个小、形体均匀、色泽鲜艳、油脂和维生素含量高、辣香味浓、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辣味素、有机酸、胡萝卜素、色度均高于颇负盛名的朝阳辣、日本的三缨……[详细]
八公山紫金砚
   八公山紫金砚乃历史名砚。北宋宰相杜衍之孙杜绾著有一部《云林石谱》,记载了用寿春府寿春县的紫金山石雕琢成的砚台,称之为“远古物也”,多有赞美之词。以北宋上溯能称得上“远古”的,时代该多么遥远。紫金山又是古代八公山的别称。专家推测,用八公山紫金石制砚,就是始于汉,盛于唐,后来因为连年战乱不绝,曾繁盛数百年的八公山一带逐渐沦为蛮荒之地,以后的各个朝代对紫金砚开发渐少,到明代已经珍衡得可以上贡皇宫,而到清代则基本绝迹。直到近几年,八公山区政府在振兴经济、繁荣文化的时代条件下,依据历史文献和少量存世的实……[详细]
洮河绿石  砚中瑰宝
  洮砚,又称洮河绿石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砚。洮河绿石产于甘肃南部岷县和卓尼交界的洮河中游喇嘛崖一带的峡谷中,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莹润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庭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历代文人、学者、书画家对洮砚赋铭咏诗,赞叹不已,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论砚》记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张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详细]
石城砚
  江西石城砚,因产于江西石城县龙岗乡的黄石山,又名为“黄石”,清代曾兴仁《砚考》中誉为“花蕊石”。石城砚开创于北宋,失传于清代,在北宋时期就以天然色彩丰富、花纹图案独特而著称于世。石城砚虽开创于北宋,但因失传数百年之久,故传世作品甚少。1991年冬,石城县文联副主席、龙砚斋主人赖德廉先生挖掘了石城砚制作技艺,由痴砚堂主江华基先生制作了一些成品,一曰江西石城砚,一曰石城天然石画砚。1992年,石城痴砚堂主江华基先生将石城石石样送给北京文房四宝专家汪锡桂先生鉴定,他认为石城石可以与端砚、歙砚媲美。因石……[详细]
上海砚刻
    砚刻就是在砚石上所进行的精致雕刻,对于质地优佳的砚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一砚制成,往往要琢磨经年。这种艺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它是和中国书画同时 发展起来的。砚刻需要有高质量的砚石作原料。中国广东的端溪石、安徽的歙石、甘肃的洮石、湖南的紫石、江西的龙尾石、宁夏的贺兰石,等等,都是自古闻名的上乘砚石。艺人们就是利用这些特殊的石料,采用传统的砖刻、石雕手法,以石构图,因材施艺,雕刻各种形状、绚丽多姿的砚台。此种砚台既是实用品,又可供人们欣赏。   上海砚刻以造型雅朴,刀法刚健著称。……[详细]
鲁砚
  淄石制砚早在北宋时就很盛行,但对其品质众说不一。苏轼说:“淄石号韫玉,发墨而损笔。”唐彦猷则说:“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色绀青者歙石之右。”唯有虞望山新发现的淄石才是与墨相亲。1978年在北京展出的新淄 砚受到专家们的好评。徐公石产于沂南县徐公店村附近。此石质嫩纹细,晶莹如玉色泽沉,发墨如油。金星石具有温润如玉,发墨有光,石黑如墨, 遍布金星的特点。随形略事加工,便可得一风趣别具的自然形砚,此石产 于临沂地区箕山间,因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故又称“羲之石”。砣矶 石产于长山县砣矶岛临海的峭壁上,……[详细]
鲁柘澄泥砚
  又称柘砚、鲁柘砚、柘沟陶砚等,为四大名砚之一,产于有五千多年制陶历史的古镇——柘沟。始于唐代,盛于北宋,为历代名家所喜爱和收藏。清乾隆皇帝曾为其收藏的钟式东鲁柘砚赋诗一首:“模削谁成几上宾,洪钟作式出陶均。设如洞理文流响,七召畴为待扣人。”鲁柘砚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地区也享有盛誉。目前,鲁柘砚已经生产以墨、酱红、灰、花等十多个花色、品种,具有沉静坚韧、温润如玉、含津益墨、声若金石、手触生晕、发墨如油、不渍水、不损笔等特点。其质地、造型、色泽、使用等方面,既可与唐宋名砚媲美,又优于国内同……[详细]